追蹤四句歌謠的歷史淵源和在搜集它的原始資料的過程中已經見證它正有百年的流傳、而且數量較多、類別較全,有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故事、也包括有關傳說的歌謠,其中占較大比例的長篇歌謠從內容及其影響看,大致可分三類:
(一)是全國性影響的四大歷史傳說等名著的傳說歌謠,在本地傳唱多為方言,如歷史傳說歌《梁三伯與祝英臺》、有長篇四句《過番歌》。(二)是在閩南地區流傳的歷史傳說歌,如《雪梅歌》《雪梅教子》《陳三五娘》《安安尋母》等的流傳面極為廣泛。(三)是早年華僑題材的四句歌,隨著南遷的僑民《閩南四句》也流傳到海外,最早出現的是情送類、相思類的四句歌謠,接著便有700余句的《過番歌》、《艱苦歌》這類的歌謠均是20世紀之初,為生計所迫華僑以自己苦難和親身經歷真實的寫照,人民日報早年曾經整版推介刊載這些作品。
這種四句遺產的發掘和創新以至投入現代信息的推介成果,最突出的應該數2008年這一年,自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之后,晉江文藝創作者為迎接這個文化偉大復興的到來,提出包裝《閩南四句》的整套工作計劃,由吳潛文化研究會組成《阿蟹四句茶畫》聚集閩南四句精英高手,拿出一大批四句新作并由三家媒體不斷推出獲得項目往深處發展嘗試的甜頭。